Android Native So加壳技术
目前市面上针对Apk的保护主要是基于Dex,公开的有DexGuard、梆梆、爱加密、ApkProtect等,私底下相信很多涉及到技术保密的App开发商都在做自己的保护策略。
而针对so的保护就相对滞后了一些,这里有so在app中扮演的角色的原因,也有so自身特点的原因。
我个人理解,elf文件相对Windows的PE来说松散一些,物理磁盘上的文件和内存里的文件镜像差异更大,所以在处理上要解决的问题较多。再加上Arm汇编指令的特点,在处理跳转时考虑的问题较多,所以导致针对Android So的保护成本较高。
Android so加壳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:
- 对elf文件加壳
- 对Android So的加载、调用机制做特殊处理
elf文件加壳,市面上还没有公开的比较好的解决方案,连UPX的作者都无心支持,还有一种说法是说,Linux本来就是开源的,所以为什么要加壳?:-)
其实不管是Linux还是Windows,加壳的思路基本是一致的,简单点无非加密+拆解+混淆,复杂点如Stolen Code+VM等。所以确定好一个加壳方案之后,剩下的就是了解elf的文件结构和加载机制,然后自己写一套壳+loader。
Android上的loader是/system/bin/linker,跟linux上的ld有一些区别。但主要过程还是一致的:map + relocate + init。
Android so主要充当的角色是通过JNI与java交互,所以主要是作为一个库存在(也有一些so是可执行的),然后被Android runtime加载,并能被java层调用。所以对elf加完壳之后,还要对Android so做一些特殊处理:
-
Android so被System.LoadLibrary()加载之后,会将so的信息存储在一个全局链表里,所以要保证脱壳后的so能被这个链表访问到。
-
Android so库函数被java调用有两种方式:一种是通过registerNative注册,另一种是通过javah命名规则命名。所以一个通用的加壳方案要保证所有的库函数都能被调用,前者好解决,后者需要花点功夫。
解决掉这两个问题之后,基本上一套Android so加壳框架就成形了,后续就可以增加各种Anti tricks来完善壳的强度。
(完)